295 武汉新政(八)-《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第(2/3)页

    宋子文皱着眉头道,铁路权涉及国家主权,比较敏感,中国人没少吃这个苦头,前清就为了镇压保路运动结果自己倒闭了。

    “不全是。地方政府如果有能力,可以自行修筑铁路。比如沪杭铁路,那帮江浙商人应该会愿意在他们的家乡投资铁路的,减轻我们的资金压力,我们应该乐见其成。不过,标准要统一。

    我们的工业计划是史无前例的,对资金的需求数以亿计,嗯,我说的是美元。在我看来,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外国百年时间的工业化过程,大举借债是必然的。

    到国际市场融资是必然的,谁叫我们民族资本不够壮大呢。其实,这不是什么坏事,远的美国不说,近的南华就是利用华尔街的资本把爪哇岛的铁路修成了。”

    司徒南道。

    司徒南之所以这样说,主要让他们把眼光看远点,引入外国资本,固然有些麻烦,只要小心操作,其实不是问题。

    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哪怕司徒南是老板,也无法说服罗伯斯等合伙人慷慨投资国内。

    相比于举债的危险,他反而担心借不到足够的钱呢?毕竟,国人的财富**一旦被激发出来,千年来被压制的金钱野兽——市场就会蓬发巨大的威力,谁也阻拦不住。

    司徒南举出爪哇铁路例子,很有说服力。

    无暇思考他和爪哇铁路的关系,一些人就被刺激到了——是啊,南华小国,开国没几年,以矿业、钢铁、石油为主的工业崛起于南洋,吸纳八方资金,上海的资本家、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南下投奔。

    沿海的农民更是不堪,有整村整个县的人往南迁徙的,广州福建南下的火轮人满为患,络绎不绝。有人戏说如果乘客皮肤再黑点,就跟黑奴贸易很像了。

    这话有失偏颇,不过南华开国以来,到海外谋生的中国移民的确走上了几百年前欧洲移民同样的道路。

    南华发展速度让国人惊羡,那雄心壮志比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南海航路的繁茂,铁路的出现,奠定华人在南洋社会的地位,逐渐成为人口占多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全方面占优势的民族。

    同为致公党执政,彼此渊源深厚,南华如此,难道我们就做不到吗?

    有人心里泛起了这个念头,隐隐妒忌远在南海的那个岛国,人怕对比啊!如果周围的国家相继强大起来,而一直感觉良好到被凌辱的中国没有强势崛起,对当政者来说绝对是个耻辱。

    而铁路正式工业强国硬性指标,所以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熬过去。

    沉默了一会儿。

    “铁路修通后,最终的好处还是落在所有人身上。至于对列强的担心,我们又不是清政府,难道养着几十万大军是吃干饭的?得修!”

    一直默不作声的司徒勇果断道。这是军方的意见。

    政府缩减军费,大量裁减部队,军方是有意见的,不过因为铁路工程,裁减的部队有了着落,他们可以转为工程部队。既培养军队工程人员,又可以维持数十万人的预备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