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8月,写在东京大地震前-《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第(2/3)页

    司徒美登笑道,说起南华的事情他就兴奋。只需要提供简陋的武器,亚齐等少数种群士兵就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大大减轻了华人的人口压力,可以更多地从事工业建设和参与政府工作。

    司徒南饶有趣味地聆听司徒美登简述南华的情况,他平时更多关注南华的工业规划,对具体的事情了解自然不及司徒美登了。

    回到美国后,对南华的关注也会减少很多。

    “对了,今天几号?”司徒南突然问道。

    “8月20.”司徒美登道,有些奇怪地看着司徒南。再过两天南华代表团就前往日本了。

    “哦!”司徒南抬起头,有些担心地看着司徒美登,如果他记忆没错的话,九月初,日本就发生关东大地震了,据说是由于海啸引起的。万一这南华代表团刚进入东京港就碰到地震怎么办?

    失去了南华内阁的大半高级官员后,那历史可能又要改写了。

    司徒南皱起眉头,不知道如何向司徒美登解释。

    “是不是有什么事?”司徒美登有些担心道。他自己都没发现,万一离开司徒南后,他会怎么办。

    “没事!我刚好有些有意识的东西,我想让你们多留几天,见识一下美国工业化大生产的真正内涵。”司徒南眼光一闪,想出一个挽留南华代表团的办法。

    “这么神秘?伯利恒公司的船厂、钢铁厂我都去看过了,还有什么更稀罕的?”司徒美登笑道。

    “当然!你们只看到了表面,还有直观的感受而已。我要说的是,对生产管理的研究,这在美国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了。现在各大公司都很流行。”

    司徒南凝重地点点头。

    他说的就是生产管理大师泰罗提倡的科学管理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线分成具体的工序,每道工序都由专门的人操作,工人就像机器一样,不停的重复着单一而枯燥的操作,这是一来就可以得到生产线率极大提高。福特公司的汽车流水线就是泰罗制的成功运用典范。

    在大工业时代,泰罗制就像空气一样渗透到世界任何一个工厂。如果再往大方面讲,苏联不久后即将实施的计划经济,某种程度上也是泰罗制的范畴。

    接下来的几天里,无论愿不愿意,南华代表团都得在威廉大学里接受泰罗大师的讲课,后来成为佳话。

    中国人工于心计,在小处计算精明,但缺少分工合作的精神,在生产领域,很少能像德国或者二战后的日本人那样专注。

    司徒南组织南华代表团接受泰罗制的培训,某种程度上,也是加强南华政府这个集体的凝聚力,让它成为一台分工合作的机器。

    这是一种期望,或者只是为了拖延他们的行程而想出来的无聊做法,效果如何司徒南不知道,不过在威廉大学做教授的泰罗先生为能给一个国家的内阁讲课感到非常兴奋。

    当然,这是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除了少数人,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学校来了一群贵客。

    在威廉大学秘密上了三天课后,司徒南又亲自带领这帮人去考察长滩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康明斯公司在长滩的一个发动机生产线也被当做泰罗制应用的示范。

    看着一台台飞机发动机从流水线上组装起来,不少代表想着那洋鬼子说的泰罗制若有所悟。

    最后带着50多个飞机发动机一起坐船离开美国,这些发动机运到南华后在组装成运输飞机。

    “这几天的收获真不错啊!”司徒美登笑呵呵道,挥手告别洛杉矶。亚洲首家航空公司——南华航空公司,即将在新唐山诞生,届时将建起覆盖南华各大城市的邮件服务。

    包括在马来半岛的滨城、新加坡等大城市建立邮寄业务,也在美华航空公司的计划中,就看英国人度量大不大了。

    还有,从婆罗洲的坤甸到菲律宾的马尼拉航线比较容易实现,这方面美国人倒是好说话。

    长滩工业区的数千名华人到港口相送,留下了感人的一幕。

    他们从长滩港出发的时候已经是8月25号了,估计到达东京,肯定有更大的惊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