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少说多做-《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第(2/3)页

    所以,南华刚刚通过了一项4年义务教育法案,所有华人孩子都要接受四年的义务教育,争取在十年内扫除文盲。

    这一举措也汇集亚齐、巴塔克等地少数民族,同时也包括人口众多的爪哇、巽他族等族土著,不过名额有限制。

    就算如此,仍然有不少开明的爪哇土著把他们孩子送进学校接受教育,特别在城市里,那些已经慢慢地在南华工业建设中收益的土著更是热情高涨。对他们而已,上华语学校和以前上荷兰语学校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现在上学可以免费,毕业后容易在华人老板的工厂、农场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可以去政府上班。

    章太炎看了一唱一和的伍连德和吕碧成,想了一下,明白他们的意思,他点点头,笑道:“没问题,我这几年在全国各地讲学,跟各地的院校都有联系,出面号召国内的青年到南华支援这里同胞的教育自然没问题。”

    “那真是谢谢章先生了。”伍连德激动地握着章太炎的手道。

    “这也是为发扬继承中华文化出力,理当如此。”

    伍连德和吕碧成拳拳之心,章太炎自然感觉到,他心里感慨,南洋的华人有如此强烈的建设国家热情,还愁南华不兴?

    对于,南华要恢复汉唐的文化,章太炎很欣慰,感觉自己的毕生所学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他笑道:“新唐山这个名字好啊!我就很欣赏唐朝时的仗剑书生,他们博学多才,能文能武,锻造出一个开发、自信的唐朝,气势恢宏,让人迷醉。”

    “没错!南华的教育目标就是教育出仗剑书生。”伍连德点头道。

    “什么仗剑书生啊?”

    这时门口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余明钰回家了,看见章太炎他们,他就笑着走过来。

    “这是我的丈夫余明钰,现在是南华的实业部部长。”吕碧成骄傲地介绍道。

    “这位是章太炎先生,还有徐伟先生??????”

    “章先生你好,还有徐先生??????”

    余明钰热情向这帮祖国的同胞问好,为了工业建设规划的事情,他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听说家里来客人了,今天特意赶回来。

    对于余明钰这位年轻的实业部长,章太炎和徐家兄弟很好奇。

    实业部在南华权利大得惊人,和交通部并称为南华的两大工业部门,总揽全国的工业建设。

    毫无疑问,这个余明钰是南华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太太吕碧成也是南华的高官,对于这对政治明星夫妇,章太炎和徐家兄弟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一番寒暄后,众人又继续刚才的话题。

    听到伍连德要把南华的学生培养成仗剑书生后,余明钰摇摇头道:“伍先生,你的思路歪了。须知书生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少量的,能仗剑的就更少了,我们的资源有限,教育部就好好地培养刻苦勤劳的工人吧!当然,私立学校的精英教育我也不反对。”

    “你这不是曲解我的意思吗?我的意思是培养有朝气,能文能武的人才而不是死读书的那些酸秀才。”伍连德笑道。

    “没没没,你听我说。”余明钰摆摆手,又笑道,“这个世界能问能武的人毕竟是少数,南华紧缺的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准确地说是技术工人。

    他们不需要知道唐诗或者孔子曰,但必须熟练一道生产工序和少量的技术参数的洋文。

    你不知道啊,我现在每天都头疼得要死。我们现在缺少合格的工人,运用同样的生产技术,我们的生产效率大不如外国工人。产品次品率高,浪费严重,让我们的生产成本抬得很高。这笔学费可昂贵了。

    就算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没个三五年也休想出师。况且他们很多都是刚从国内招来的,没受过什么教育,我们还得手把手地教他们。

    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人蛋疼的是,他们很多东西都没有概念,比如精确、按部就班、细节的概念很模糊,而这些东西外国的学生在学校就已经牢牢地懂得了,不像我们——唉,如果不是我们招来的一些外国专家,还有美华公司此前培养的一些还算不错的工人,就算有再完善的规划设计也没用。”

    余明钰大吐苦水道。他已经提议南华的教育要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不然这工业建设没法办下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