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好的。我会按时出席大生的董事会的。”林一民见张謇有些默认,知道事情差不多成了。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董事会上,林一民抛出的那套说法说服了大生董事,让他们接受美华入股,改造大生公司。他们巴不得有人注资大生纱厂呢,毕竟现在的大生不像原来那样香饽饽了。 让股东们放心的是,林一民承诺改组后的大生公司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公司的经营原则以利润为目的。 这就是说会砍掉张謇时代大生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大生所创办的学校、福利院等公益机构将从大生公司的财务中剥离,这点引起了张謇的强烈抗议,不过却得到股东们的支持。 林一民亲自主持了对大生公司的改造,不仅砍掉了大生的公益投资,更把不相干的产业全部打包出售。 榨油厂、轮船公司、银行、电气公司、面粉厂等与纺织无关的资产全部出售一空,让臃肿的大生公司来了个彻底大瘦身,几乎把张謇时代的那一套全部推翻了。 张謇没想到林一民会这么狠,不过大生公司现在美华说了算,他已经退出了公司的核心,只得苦口婆心地劝诫林一民。 “大生这一路走来,不仅是一家公司,也是我的社会理想,你这样?????未免太简单粗暴了吧?” “张老。俗话说,有的必有失。现在大生公司考虑的是生存问题,为了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我们还要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整改。把那些不赚钱的项目全卖了,节约资金并购其他纱厂、扩大棉花生产,同时发展利润率更高的化学印染行业。” 林一民解释道,“只要保住了核心的资产,这些暂时失去的,未来还可能要回来,否则的话——” “唉。你说得对,只是我心里有些难以接受。”张謇有些落寞道。 因为挪用大生的资金去“不务正业”,他跟原来的股东产生了分歧,这也是美华轻易入主大生的原因之一。 不过失去了大生的资金支持,他创办的那些商业学校、纺织学校、中学、小学、师范学校甚至震旦大学,不少都会难以为继,这是他最为担心的。 林一民大刀阔斧地改革,把这些东西毫不留情地拿掉,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后娘扫出家门一样,让他在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 林一民有些明白张謇的想法,很佩服这个70岁依旧操心学校教育的老人。 “放心吧。张老,虽然大生公司现在不可能再有余力去经营学校这些公益事业了,但我会继续支持你创办的那些学校的。用另一种方式。” 林一民承诺道。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