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单单安置从从欧洲回来的华工移民,美华公司就要建设上百万平方的房子。南洋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提供那么多的木材,所以美华公司只能动手丰衣足食了。同时也可以组织林业工人进行军事训练,这是一举数得的事。 看着会议有些跑题了,李远山马上纠正道:“各位,回到刚刚我们提到的华商锡业公会,我起草了几点,说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第一???????” 战后英国锡商重返马来亚,因此华人锡商面临巨大的压力,在李远山的号召下,纷纷达成了共识,成立华商锡业公会,携起手来,用集体的力量和英国锡商竞争。 李远山说服了几家华人锡商加入李氏锡业公司,不仅从原料上控制大批锡矿,而且还准备在槟城、吉隆坡、怡保、新加坡等地建设锡加工工厂。 因为李氏锡业公司自家的锡矿生产的原料不能满足锡加工工厂的生产能力,李氏锡业公司当场和几家华人锡矿商签订收购协议,用订单将这些华人锡矿商拉入自己的阵营里。 同时,美华银行向和李氏锡业公司合作的锡矿商提供贷款,帮助他们引进美国的机器设备。 在利益的驱使下,与会的华人锡矿商不仅加入锡业公会,还纷纷向美华银行贷款购置机器。就连锡矿大王胡国廉也不例外,他知道英国锡商用机器开采锡矿的威力,如果自己不及时更新设备的话,将会被公会的其他华人锡矿商赶上。 美华银行贷款其实很实惠,就是让公会的锡矿商用未来生产未来的锡产量抵押。对于有意要引进机器开采的锡商来说,只需要将未来生产的锡卖给李氏锡业公司就行了,而且李远山开出的价钱也不低,这是特别划算的事情。他们想了一下,马上就同意了。 司徒南心里默算了一下,李氏锡业公司几乎把与会的锡商收入囊中,公会成立开始,就有超过20家华人锡矿商加入。 这些锡矿商都是马来亚华人锡矿业的代表,在他们的示范下,剩下的中小锡商不得不加入其中。后来华人锡商公会的成员达到了150。 相对于数以千记的华人锡商来说,这个数字其实一点也不多,在李氏锡业公司等巨头的操纵下,大量实力弱小的华人小锡矿纷纷倒闭,被其他大锡矿商吞并,那些破产的锡工人不得不走进李氏锡业公司的矿产或者锡加工工厂。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