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大朝(终)-《大晋皇族》


    第(1/3)页

    第242章  大朝(终)

    皇帝还是皇帝啊,虽然话很少,但是一系列的朝议最后,拍板的始终是皇帝。

    不管是之前对自己的封赏,还是后来崔世栗、卢亮、卢怀慎、高巽等人的处置,乃至最后户部侍郎的人选决定。

    表面上皇帝好像是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但是细想之下,  大臣们的建议他一个也没有采纳。

    这一点,姜承枭看的明明白白。

    由此,他在想,或许一开始这些事情皇帝就已经拿定了注意,所谓朝议不过是走个过场。

    那么,他的父王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刚刚表面上皇帝好像是因为独孤整和萧旦的僵持不下,转而询问赵王,但是下一个询问观王就很值得推敲了。

    毕竟,这俩人都是宗室,  未尝没有事先与皇帝商议好的可能。

    还是说,这是皇帝与赵王,观王之间的默契呢?

    姜承枭觉得,这些都有可能。

    不过话说回来,到这里总该结束了吧。

    瞅着儿子脸上露出的轻松之色,赵王心中暗自叹息,这小子什么时候才能规矩一点。

    这个时候,皇帝轻轻咳嗽了一声。

    姜承枭面色微微一振,终于要退朝了么。

    “诸位爱卿,朕决定了,先发河北三十万民夫,开凿北济渠。”皇帝说道。

    北济渠,即以涿郡为起点,洛阳为终点的那一段运河,  联通了整个北方的人工河。

    加之南济渠,  两条人工河连在一起,像是一个横着的‘人’字。

    这条北济渠具体有多长,姜承枭不太清楚,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三十万人是不可能够的。

    要知道这个时代想要开凿一条人工运河,只能用单纯的人力。

    皇帝说完之后,大臣们罕见的全都保持沉默。

    运河这件事情在这段时间中是皇帝一直在提的一件事情,也是大臣们极力反对的一件事情。

    不同的是,这次皇帝没有一张口就是征发百万民夫,而是换成了三十万民夫,而且是先开凿北济渠。

    从这一点上来说,皇帝貌似是向大臣妥协了。

    只是真的算是妥协了么?

    以高巽、卢怀慎为首的一系官吏一开始是极力反对这件事情的,但是经过前几件事情,他们现在纵然想要反对,可是也没那个胆子了。

    高巽倒是蠢蠢欲动,准备站出来阻止皇帝。

    在他看来,晋室完全没必要开凿大运河,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短时间根本见不到效果。

    他也知道开通大运河的好处,只是他不赞同皇帝短时间就想完成的想法。

    那和暴秦想要修建长城有什么区别。

    正在高巽准备说话之时,太子却抢先一步开口,“启禀父皇,儿臣以为运河之事利在千秋,福泽万千百姓,此事可行。”
    第(1/3)页